SSD / 固態硬碟
-
威剛推出M.2 PCIe 4.0固態硬碟XPG GAMMIX S50,瞄準5G產業應用的關鍵佈局
全球記憶體領導品牌威剛科技(ADATATechnology Co., Ltd.) 今日隆重推出搭載最新PCIe 4.0傳輸規格的M.2固態硬碟GAMMIX S50。由5G技術帶起的延伸應用包括雲端運算、智慧家居、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在巨量數據倍增的趨勢下,跟上潮流的儲存設備是不可或缺的要角。有鑑於此,威剛科技以自身在flash產業的深厚底蘊和研發實力,規劃出一系列次世代產品,以迎接5G時代的挑戰。針對高階玩家、AR/VR遊戲和高階影像製作市場,率先推出GAMMIX S50,具備PCIe 4.0傳輸介面,並符合NVMe 1.3規範,讓讀寫速度達到突破天際的每秒5000/4400MB,是搭配AMD最新平台X570的最佳產品;GAMMIX S50的頂尖效能,配合雲端運算將成為5G應用市場的最佳解決方案! 跨世代領航者GAMMIX S50,搭載PCIe Gen4x4傳輸介面,連續讀寫速度高達每秒5000/4400MB,是新一代電競平台的宰制者;與傳統SATA SSD相比,速度提升近10倍,可完全相容於目前的PCIe 3.0平台,並搭載SLC 快取演算法和DRAM Cache Buffer,隨機讀寫速度達到750K/750K IOPS,不論是影像編輯、繪圖運算、遊戲對戰都更得心應手!機身裝上一襲超跑尾翼造型的散熱片,組件中央以碳纖維材質打造,憑藉高硬度、耐高溫的特性,讓SSD有效降溫約10 度,極致的散熱設計,展現頂級配備的神之一手! GAMMIX S50採立體堆疊的3D 快閃記憶體,可提供高達2TB大容量,並藉多種資料保護及修正技術,使其總寫入資料量( TBW, Total Bytes Written ) 和耐用度也大幅提升,以滿足各種儲存應用的需求。此外,還具備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檢查碼) 錯誤校正機制、E2E Data Protection (端到端資料保護) 和RAID Engine (磁碟陣列加速器) 等技術,確保資料安全、提升傳輸穩定度。GAMMIX S50通過層層嚴苛驗證測試,耐用度禁得起考驗,並提供五年保固,使用更安心無虞!
-
十銓科技發表T-FORCE CARDEA LiquidM.2固態硬碟及T-FORCE CAPTAIN 發光控制盒 強勢證明T-FORCE電競原力 新創能量蓄勢待發
十銓於COMPUTEX期間展示眾多特色產品,成功吸引各界注目,並在今日發表兩款皆擁獨家專利產品,T-FORCE CARDEA LiquidM.2 PCI-e水冷固態硬碟及T-FORCE CAPTAIN RGB 控制盒。T-FORCE CARDEA LiquidM.2 PCI-e SSD為全球首款結合水冷的M.2 PCI-e固態硬碟,利用自體循環冷卻,達到有效的降溫效果的創新產品,T-FORCE CAPTAIN RGB 控制盒則具有4個5V ARGB輸出接口及1個12V RGB輸出接口,且支援多重裝置設備,使自我裝機風格可任意搭配切換,多種燈效提升氣氛超有感。今日新推出的兩款T-FORCE產品皆具備獨家專利,新創性與獨特性兼具,強勢展現十銓科技堅強的研發實力。 T-FORCE CARDEA LIQUID為全球首款PCIe水冷式M.2固態硬碟,專為電競與高效能電腦量身打造,採用如水晶般透亮的外殼結構,搭配T-FORCE LOGO金屬飾片及滑軌設計(台灣新型專利證書號: M574264),完美結合工藝與時尚概念。利用自體循環冷卻概念達到有效降溫效果,經十銓內部實驗室測試與燒機驗證可降溫10度,T-FORCE CARDEA LIQUID符合PCIe Gen3 x4的高速界面,讀寫速度最高可達3400/3000 MB/s、隨機讀寫最高達450K/400K IOPS。除了有效的散熱效果使系統狀態穩定,卓越的效能表現值得信賴。今年除拿下COMPUTEX d&i awards創新設計獎之肯定,並於COMPUTEX 2019首度亮相時,獲得各界一致好評。 十銓科技為滿足全球電競跟裝機玩家的炫彩需求,開發專屬的電競RGB環境控制器─T-FORCE CAPTAIN RGB 控制盒。擁有新型獨家專利的T-FORCE CAPTAIN RGB 控制盒,其表面設計深具質感,切換燈效之控制鈕與T-FORCE LOGO相互結合,貼心的磁吸功能使其吸附於機箱,是一款專為玩家使用環境打造的延伸性周邊產品。除了可支援4個5V ARGB輸出接口及1個12V RGB輸出接口,能自動偵測燈效控制來源,延伸連接主機板的同步訊號;若無主機板RGB外部訊號,亦可利用T-FORCE CAPTAIN RGB 控制盒內建的五種幻彩獨立燈效控制,多重支援不同裝置,讓玩家能同時連結ARGB及RGB裝置設計,提供電競玩家更協調一致的RGB燈效控制解決方案,同時為玩家的風格裝機打造更多的延伸性,閃耀完美燈效。
-
十銓T-Force VULCAN 500GB實測開箱,高效能SATA 6Gb/s固態硬碟!
現在電腦中的儲存裝置也逐漸由SSD固態硬碟所取代,特別是在價格已經落到與傳統式硬碟機接近的區間帶之後,SSD具備的高速讀寫效能也會是玩家提升效能的必備零組件之一;這次小編收到了Teamgroup十銓科技的T-Force VULCAN這款2.5吋規格介面的500GB SSD,純黑色系風格調性,沒有RGB電子花車的眼花撩亂,回歸產品初衷的設計概念之外,效能上是否也符合玩家期待呢?咱們來開箱吧! 如果以為這款VULCAN SSD是跟之前超值版的L3、L5、L7系列的2.5吋SSD是同一階的版本,那就錯啦!光是看到產品上面大大的打上了T-Force字樣,就知道這是Teamgroup定位在電競系列中的一員,算是除了DELTA系列之外的另一款版本,至於定名為VULCAN,其實在Teamgroup先前推出過的好幾款記憶體就已經出現過多次這個版本名稱了,小編猜測應該是星際爭霸戰看很多、喜歡史巴克(Vulcan瓦肯星人)的關係吧,哈哈!不過Vulcan也是指羅馬神話中的火神、所以好幾款Vulcan記憶體都是採紅色系風格設計,應該也是意味著VULCAN系列很強大囉~ 不多說廢話了,開箱! 事實上這款VULCAN SSD在Computex 2019之前就已經發布了,只是產品也是等到現在才正式登場;打開外包裝紙盒之後可以看到裡面採用了透明塑膠托盤保護,黑色風格搭配上正中斗大的T-Force Logo,以及鋁合金外殼與鑽石切邊設計,凸顯出低調且內斂的獨特質感,對於不想要閃閃發亮的玩家來說,算是一種個人品味的堅持。 除了彩盒包裝的正面也是設計的內斂沉穩風格外,彩盒背面也可以看到有印上VULCAN系列的基本規格,除了提供玩家3年保固的保障外,從上頭的標示貼紙也可以看到這款SSD的產品型號為T253TV500G3C301。目前VULCAN SSD系列一共有3款容量可供選擇,分別為250GB、500GB、1TB等,採3D NAND技術(TLC),順便提供大家官方的細項規格表參考,基本上讀寫速度落在560、500 MB/s(1TB版本的寫入為510MB/s),MTBF為100萬小時。 這次收到的版本是500GB,所以在官方資料上面的讀寫數據是560、500 MB/s,但是實際效能如何就上機實測一下就知道囉!小編採用了大家也容易取得的CrystalDiskMark、TxBench、ATTO、ANvil's Storage以及AS SSD來做測試,上機開測~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9 3900X VGA: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公版 Mainboard:ASUS Crosshair VIII Formula (X570) Memory:XPG SPECTRIX D60G DDR4-3600 16GB (8GBx2) Power Supply:SeaSonic Platinum SS-1050XP 1050W OS:Windows 10 Pro 1903 先來瞧瞧CrystalDiskInfo裏頭的資訊(小編拿到的是全新品,一開測沒多久就已經讀取寫入累積好幾百GB了),接著就先來測試一下CrystalDiskMark的成績,讀寫速度的表現為550.9、478.2 MB/s,接近官方的宣稱數據,換到TxBench也是差不多,具備有550、479.4 MB/s的表現,以SATA 3架構來說,2.5吋的版本效能上的表現大概都落在這個區塊之間,大家可以自行參考底下小編採用其他軟體的測試成績截圖。 雖然目前有許多新主機板支援M.2介面,但是SATA 3仍舊是相當方便的使用方式,對於一些先前已經選用M.2介面作為主系統碟但容量偏小的玩家來說(像是之前有買120GB、240GB的版本),直接擴充一顆VULCAN SSD就好了,若是想升級到SSD的玩家也可以選用,肯定是比原本的HDD要快上許多,畢竟這款版本可是屬於T-Force電競系列的成員之一,少了閃亮亮的燈效卻提供了同樣高效能表現與沉穩內斂的黑色風格質感,說不定正是玩家的最佳好幫手呢! 目前原價屋與蝦皮商城都有販售,想體驗一下的朋友可以下手帶回家玩玩,下方提供直通車連結,有興趣的可以去逛逛。 ★購買直通車:(現正超值特惠中~) 蝦皮商城→ 原價屋→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廠商網址:www.teamgroupinc.com/tw/ 廠商電話:0800-821-688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eagate BarraCuda 510 512GB實測開箱,筆記型電腦DIY升級PCIe 3.0 x4 M.2 NVMe SSD效能大提昇!
隨著最近火熱的AMD 7nm產品線一字排開,玩家應該也搶購的十分熱烈,CPU、主機板、顯示卡雖然都是電腦裡的重要零組件,但是沒有儲存裝置也是不行的啊!新產品的推出讓記憶體一下子紛紛拉高標準,至少得選擇DDR4-3200以上,那作為儲存資料以及OS作業系統最重要的棲身之所–SSD固態硬碟,當然也不能馬虎是吧;還記得小編在先前的文章中有介紹過了Seagate新登場的2款M.2介面的高速SSD(),其中的FireCuda 510是定位在高階的遊戲玩家、BarraCuda 510則是適合做為OS作業系統與一般使用,玩家可依據個人需求來做選擇。 除了一般桌機使用外,其實面對許多舊款筆記型電腦也可以採用更換裏頭的儲存裝置(換成SSD)來達成提升速度的效果,直接老電腦就能重獲新生,但是以目前PCIe M.2 SSD的讀寫速度已經大幅領先SATA介面的SSD情況下,想要讓筆電也能夠更快速、提升效率,恐怕還是要挑一款M.2 SSD來做更換(升級)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這次趁著手邊的Seagate BarraCuda 510還在,小編也挑了一台目前新出爐的筆電來做效能比較的基礎,試試看假使更換成BarraCuda 510做為系統碟的話(升級DIY示範),會有怎樣的效能提升。 通常會有個迷思是,最新的筆電應該就是內建了最新最強SSD了吧!畢竟是最新規格、而且新推出的版本不都應該是安裝最新的嗎? 這部分說是也不是!最新是沒錯、但不一定是最強的版本,畢竟要看各家筆電版本的規格設定,很多時候買新筆電時只有看螢幕大小、處理器用的是哪顆、有沒有用獨顯晶片,至於記憶體有到容量就好、SSD通常只會注意多少容量而已(可能還不會特別標示介面是採PCIe還是SATA),新機的時候或許沒感覺快慢,一旦用久一點就會覺得怎麼越跑越慢,是不是又該升級了! 選購的時候光是拼價格就已經拼掉很多檯面上沒看到的地方,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更是要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才是;小編手上的新筆電其實才剛上市沒多久,整體規格也很不錯,處理器採用的是最新款的Core i7-9750H、搭配16GB DDR4-2666記憶體以及RTX 2070顯示核心,並且內建了一組高達1TB容量的M.2 SSD,強吧!這樣的規格也花了玩家不少的預算,效能表現呢?讀寫1000多MB/s...那也安捏咧! 由於這款新筆電除了內建有PCIe M.2介面之外,還預留了有2.5吋SATA3空間的位置(可自行加裝SSD或HDD),所以小編也拿了顆2.5吋的SATA3 SSD來加入一併作數據比較,原本筆電搭載的配備下,跑出來的效能表現從CrystalDiskMark與AS SSD以及ATTO Benchmark的測試數據上可以看到,原本預載的SSD其實只能有1562/1727 MB/s左右的讀寫效能,反倒是Apacer這顆A5430 2.5吋 SSD的表現有558/506 MB/sB/s的讀寫數據,也差不多是SATA3介面的上限。(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下) 在AS SSD與ATTO的測試部分,也都實證了實際表現不到整體最佳效能的等級,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特別作了測試,或許只是看看帳面上展示的規格資料也無法發現,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自行動手DIY一下就完成升級了。 以Seagate官方對於BarraCuda 510的規格標示,讀寫的數據為3,400/2,180 MB/s,相較於原本內建的SSD規格來對比,光讀取的速度就已經是原本筆電內建的2倍了,甚至寫入也高出約30%左右,這樣的差距會讓玩家更換後也比較有實際的效能提升感受吧;由於一樣都是PCIe NVMe M.2介面,玩家只要取下原本內建的SSD換上BarraCuda 510即可。(DIY難度基本上相當低,部分新筆電在更換SSD的位置有做額外的設計以方便玩家自行更換) 比較關心的是到底換上去之後,實際的效能有沒有增加呢?直接看實測數據便知分曉! 在CrystalDiskMark的部分,基本上跟官方的宣稱數值相當接近,3,328/2,108 MB/s的讀寫速度比起原本筆電內建的快多了,對於大多情況下筆電使用模式,高讀取的效能表現直接比原本的數據翻倍,也不枉新筆電採用了高階的處理器與大容量記憶體啊!另外在AS SSD與ATTO Benchmark的實測表現數據上也都比原本的SSD要高許多,很明顯的,這次的升級有成功! 要是光看SSD更換後各自的讀寫效能或許還沒有太大的體會,只認為不過就是單純的讀寫數據高低而已,那簡單來做個綜合性的效能評分呢?這邊小編也簡單透過PassMark這套軟體來驗證一下更換前後的差異。 筆電的所有配備都一樣,分別透過原本內建的SSD與後來更換的BarraCuda 510兩者來做效能上的比較,搭載660P作為主系統碟的表現如下方的實測截圖,總分為5488、SSD的部分則是11440,各部分的效能成績如截圖中的左邊數據,接著對比一下第2張圖BarraCuda 510的實測截圖,首先,總分提高到了5964,大約提升了10%的整體效能表現,至於SSD的單獨表現就更明顯了,高達22772的成績大概是未更換前的2倍,截圖左列的各部效能表現都有提升,光是其中的3D Mark的成績就從原本的9573直接提升到了BarraCuda 510加持後的11743,直接躍升22%的效能表現,客倌,你說說看,你要不要升級! 這次小編順手拿了Seagate BarraCuda 510這款M.2 SSD來做效能差異的對比,事實上如果玩家手上有高速效能的M.2 SSD的話,也可以做為筆電升級的參考對象;畢竟對於筆電使用者來說,如果只花少少預算就可以讓效能有所提升,應該是會很樂意升級才對,以大多筆電能DIY的元件不多的情況下,增加記憶體容量、提升SSD效能這兩項算是比較簡單且容易DIY的事了。 有興趣的朋友現在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筆電囉!下載幾款測試軟體就能驗證到底SSD的效能有沒有達標,要是想要有高讀寫速度的表現,除了這次做示範的BarraCuda 510之外,也可以挑選一下其他心儀的SSD版本喔!(趁著SSD的價格還沒上漲之前,快下手挑一款滿意的來DIY一下吧)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KLEVV 科賦正式發表CRAS C700 RGB NVMe M.2 SSD固態硬碟,提供全客製化 RGB 燈光效果,採 PCIe Gen3x4傳輸介面,讀取速度高達1500MB / s
新興記憶體大廠艾思科(Essencore)正式宣布推出科賦(KLEVV)CRAS C700 RGB NVMe M.2固態硬碟。此款 CRAS C700 RGB 固態硬碟今年首次在 2019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期間亮相,主打專為現代遊戲玩家,圖像設計及影片剪輯的專業人事提供無與倫比的速度和性能。 CRAS C700 RGB的卓越效能來自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及使用高速PCIe Gen3x4傳輸介面。 這款令人驚艷的固態硬碟擁有絢麗奪目的全彩RGB 燈光效果,使其在任何一台主機中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 採用具有NVMe 1.3協議的PCIe Gen3x4 介面,CRAS C700 RGB可以輕鬆達到比傳統非PCIe產品更快的速度。在運用智慧SLC〈 Single Level Cell 〉快取演算技術下,進一步提高了耐用性及強化性能,內建DRAM緩存緩衝區能夠提升隨機讀寫性能。CRAS C700 RGB 可支援高達1500MB / s的連續讀取及1300MB / s的連續寫入速度,提供120GB,240GB和480GB容量可供選擇。 為確保更高穩定度及耐用性,透過KLEVV獨特研發的鋁合金散熱器設計,能將 SSD 核心溫度最高降低 27%,同時也能加強透過不規則寶石立體切割外型導光棒所呈現客製化的 RGB燈光效果。 CRAS C700 RGB內嵌了8個RGB LED燈,可單獨控制並華碩Aura Sync,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stic Light以及華擎Polychrome RGB 主版RGB燈效同步控制軟體相容,讓使用者能根據不同作業平台來設計獨一無二的燈光效果。對於想體驗身臨其境的遊戲玩家來說,CRAS C700 RGB還可與最新的RAZER Chroma RGB控制軟件配合,可將燈光效果完全體現到遊戲中。(對於單純想體驗 CRAS C700 RGB 出色性能的用戶,KLEVV也提供CRAS C700 M.2 SSD ,不含 RGB LED的版本供選擇)。 KLEVV CRAS C700 RGB內置S.M.A.R.T(自我監控/分析/報告)技術及智能熱節流算法能保護資料的的安全性和提升可靠度。另外,採用 10 層板PCB加上Global Wear Leveling功能來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及穩定性,並能延長SSD的使用壽命,同時,KLEVV提供五年保固。
-
威剛推出Ultimate SU650 M.2 2280 SATA 6Gb/s固態硬碟,效能升級 「輕」而易舉
全球記憶體領導品牌威剛科技(ADATA® Technology Co., Ltd.) 今日發表新款SATA 6Gb/s固態硬碟 – Ultimate SU650 M.2 2280。採用3D快閃記憶體,可提供高達480GB的大容量和每秒550/510MB的讀寫速度,同時支援SLC Caching與LDPC糾錯機制等技術,以確保優異的效能與耐用性。而M.2 2280的小巧尺寸,不僅相容性高,適用於筆記型電腦、薄型筆電和桌上型電腦,還能免去連接線材的麻煩,讓使用者以省時省力的方式,達到顯著的升級效果。 搭載3D快閃記憶體的Ultimate SU650 M.2 2280,共有120GB、240GB與480GB等三種容量,可作為系統開機碟或儲存裝置,不論是開機、傳輸檔案、進行文書處理都更迅速。此外,3D快閃記憶體還具備低功耗的特性,其日常運作可比傳統硬碟省電80%,對長時間在外使用筆電工作的族群而言也是一大優點。兼具高效能與CP值的SU650 M.2 2280固態硬碟,可說是升級電腦的理想選擇。 為有效提升傳輸效能,SU650 M.2 2280固態硬碟支援智慧型SLC Caching技術,可開啟快閃記憶體的SLC模式,使讀寫速度提升至每秒550/510MB。另支援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機奇偶檢查碼)錯誤校正機制,在保護資料安全的同時,還能有效保持固態硬碟的穩定度、延長使用壽命。比起一般平均無故障間隔150萬小時的2D快閃記憶體SSD,SU650 M.2 2280的平均無故障間隔長達200萬小時,更加耐用可靠。 凡購買威剛Ultimate SU650 M.2 2280固態硬碟,皆可免費下載兩款獨家加值軟體「SSD Toolbox」與「Migration Utility」:使用者可藉由SSD Toolbox完整掌握SSD的資訊、監測固態硬碟的健康狀況與剩餘壽命;而Migration Utility則能幫助迅速移轉資料,更換系統碟時更輕鬆有效率。
-
AORUS NVMe Gen4 SSD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質感銅散熱片固態硬碟!
為了追求速度的提升,電腦的大容量儲存裝置從只有大約200MB/s讀寫速度的HDD(硬碟),到近年來更新到讀寫速度可以衝高到560MB/s以上的SATA 6Gbps SSD(固態硬碟),讓許多人升級到SSD來提升整體系統運作效能。隨著大量資料的讀寫需求日益提升,SATA SSD的效能已捉襟見肘,加上新一代電腦平台已紛紛配置M.2插槽,使得M.2 NVMe SSD逐漸成為高效能儲存裝置的新寵,以PCIe 3.0 x4規格的SSD可衝上高達3500MB/s,讓不少電競電腦選擇搭配高速M.2 NVMe SSD做為出貨標準配備,而玩家們在組裝或升級電腦時,也紛紛改用M.2 NVMe SSD來當作系統儲存裝置。 GIGABYTE (技嘉科技)是國內主機板大廠,也是第一家推出自有品牌SSD的廠商,其SSD產品線目前規劃不多,除了先前推出的之外,這次新推出的產品,就屬本篇要介紹的AORUS NVMe Gen4 SSD了。 這款SSD主要是用來搭配AMD最新7nm + PCIe 4.0平台使用,藉由PCIe 4.0的規格,發揮出破表級的存取效能,相較於PCIe 3.0 SSD最高可達3500 / 3300MB/s的讀寫速度之下,這次新的AORUS PCIe 4.0 SSD則可以衝破5000 / 4400 MB/s,效能提升30~40%,讓您的AMD X570平台搭配Ryzen 3000處理器,能夠擁有超高速的讀寫表現。 這次AORUS NVMe Gen4 SSD,在包裝上改用橫式的設計,以上一代Gen.3版本的直式做區分。開啟包裝之後,可以看到裡面的SSD採用了全包覆式純銅散熱片,可說是重量級的設計,其可提供401W/mk的導熱係數,相較於傳統以鋁製散熱片僅237W/mk的係數來看,擁有高達69%的更好散熱表現。在純銅散熱片的表面上,可看到AORUS的標誌,以及側面也可以看到 Thermal Design for Gen 4的字樣,由此可看出技嘉在SSD散熱機制設計上的用心。 雖說當今的主機板幾乎都會提供M.2散熱片,因此AORUS NVMe Gen4 SSD的散熱片也具備可以拆卸下來的功能,只要將螺絲轉開,即可將SSD的散熱片取下來,然後讓玩家把SSD主體直接裝到主機板的M.2插槽,再透過主機板的散熱片來散熱。 至於RGB燈效部份,上一代PCIe 3.0版本的SSD中,AORUS的老鷹頭會是有RGB燈效的,但這一代PCIe版本是已經取消這個燈效設計了,不過相信這個應該影響不大,因為大多數追求極致效能的玩家們,是不會太在意該SSD是否有RGB燈效的。 這次AORUS NVMe Gen4也隨著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與X570主機板的發表日一同推出,讓玩家們在選擇All AMD平台之時,也能同步買到ALL GIGABYTE的產品,包含這次的PCIe 4.0 SSD。以下就來看看這次的測試結果吧!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12C24T) @ 3.8 GHz/4.6GHz (Turbo) 主機板: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X570)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3600 16GB (8GB×2) 顯示卡:AMD Radeon RX 5700 XT 8GB GDDR6 SSD: AORUS NVMe Gen4 SSD 1TB(系統)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若是在PCIe 3.0平台之下,也就是若您拿到現階段的Intel平台,或是其他不支援PCIe 4.0的平台下使用,該SSD就會以PCIe 3.0的模式來運作,也是可以使用,但效能就會稍微下降一些,無法發揮到全速! 透過上述的測試可以發現,AORUS NVMe Gen4 SSD的效能非常高,提供高達5000MB/s的循序讀取效能,以及4400MB/s的循序寫入效能,可說是AMD 7nm PCIe平台的最佳良伴!目前此SSD具有1TB與2TB可選擇,並提供5年保固(或是1800 TBW寫滿為止),售價極具競爭力,適合一般用戶與玩家們參考選購! ▼規格表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電洽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宇瞻發佈飆速AS2280Q4 M.2 PCIe Gen4x4 SSD固態硬碟, 衝破每秒5000 MB超高傳輸速度 為AMD X570平台最佳速配
迎接PCIe 4.0時代來臨,全球數位儲存領導品牌宇瞻(8271)宣布最新一代最高規格M.2 PCIe Gen4x4 SSD固態硬碟 ─ AS2280Q4即將上市! 針對高階製圖影像設計編輯、AR/VR遊戲編輯以及專業電競玩家所打造,支援最新的PCIe 4.0 規格,符合NVMe規範,採用TOSHIBA東芝原廠BiCS4 TLC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結合宇瞻科技全球工控領導技術基礎及優勢,不僅提供超越 5000 MB/s 超高速傳輸效能,亦能達到遠低於傳統硬碟功耗表現。Apacer AS2280Q4領先業界的優異性能及最大到2TB超大容量,為AMD新發佈X570平台的最佳"速"配,讓專業使用者享受前所未有的超飆速體驗! Apacer AS2280Q4具備所有M.2 PCIe NVMe 技術優勢,符合最新世代格式(NGFF)標準,提供500GB/1TB/2TB不同容量選擇,最高可達到超過5000 MB/s讀取和4400 MB/s 寫入效能,將提供3年保固,同時搭贈專屬散熱片可有效降低PCIe 4.0 SSD温度,維持最佳讀寫效能。AS2280Q4為迎接最新5G科技之AI人工智慧、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自駕車、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eSPORTS電競、高清影視等應用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
CORSAIR MP600 2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4 M.2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
由於AMD在推出全新的7奈米處理器、主機板和顯示卡系列產品後,除了為玩家帶來一波新選擇以外,就硬體規格層面來說最大的突破便是PCIe 4.0規格的到來,將可全面提高玩家不管是玩遊戲還是日常工作的效率。 玩家口中的「海盜船」CORSAIR也因應這一波浪潮推出全新的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小編收到的是2TB版本。究竟PCIe 4.0可以為玩家的讀寫速度帶來怎樣的突破呢?就跟著小編一同開箱實測囉! 初次看到CORSAIR MP600 SSD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簡單的外型,雖然CORSAIR還有另外提供散熱模組可以強化散熱,以便維持整體的效率,但整體的包裝設計還是非常簡單,令人非常期待MP600的實際效能表現。 接下來就是玩家最期待的實際效能測試囉!廢話不多說了~直接上機!首先是先從具備PCIe 4.0技術的主機板進行測試。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12C/24T)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8GBx2 顯示卡:AMD Radeon RX5700 XT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X570) Power:Mistel MX6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3 接下來則是利用BIOS設定將主機板改為採用PCIe 3.0模式進行測試,以便測試MP600在PCIe 3.0規格下的運行速度。 從測試結果中可發現,雖然CORSAIR MP600在外型上相對來說較低調,僅提供散熱模組強化散熱效果,不過在實際的效能測試中,採用PCIe 4.0 x4傳輸模式下確實能達到破表的讀寫成績,就算採用PCIe 3.0 x4,也依然還是有讀寫破3000 MB/s的表現,整體來說表現非常優異,在搭配AMD 7奈米系列產品的推出下,讀寫全面破4000 MB/s的時代來了! 至於建議售價部份,以下列出僅供參考: 1TB容量 (型號 CSSD-F1000GBMP600) 建議售價: 249.99美元 2TB容量 (型號 CSSD-F2000GBMP600) 建議售價: 449.99美元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資料無價的重啟機會只有唯一!Seagate Rescue Plan希捷資料救援計畫重裝上陣,雙免售後服務讓你不再有後顧之憂!
通常大家在組裝電腦的時候,會去挑選CPU、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卡等零組件哪一家的比較好,但是隨著SSD的逐步興起,做為大容量儲存空間使用的HDD似乎都快要成為「只要有就好」,早期會比較轉速、快取、碟盤等重點都已經成為過去式不再重要,曾幾何時,做為電腦中的重點位置已經換人擔任,可是大家有注意到「零組件有價、資料無價」的觀念嗎? 的確,硬碟是電腦裡負責儲存資料的零件之一,好比家中的書櫃一樣,上頭存放著使用者各式的文件、照片、音樂、電影等,這些等同於玩家的生活點點滴滴,平常不太會去關心,但是有需要時也能夠時時翻閱跟查詢。不過世事無絕對,那天書櫃倒了、可能是地震、火災、淹水甚至是不小心撞倒了等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呢?上頭的書啊、文件、生活飾品等小東西就全掛了,那怎麼辦?有些東西或許還買的到,但是那些曾經一起經歷過的美好只剩下照片、影片,甚至是嘔心瀝血創作的音樂、數位資料等等,沒有備份就不再存在了。 嚴格說起來,CPU再快、顯示卡再強,如果沒有顆有效率的SSD/HDD,事實上所有使用者的工作努力也得報銷一大半,但是CPU故障可以換一顆、顯示卡壞掉也能換一片,SSD/HDD萬一掛點了,換一顆也就算了,裏頭的資料怎麼辦?甚至是突然的掛點還來不及做備份的情況下,無價的是裡頭的「資料」,最終結果就是送去做硬碟救援,救不救的回來是一回事,死馬當活馬醫,要是裡面的資料很重要,那剛好被當白羊宰了也沒得含扣(抗辯),這樣的場景是使用者預想得到的嗎? 小編記得當年在唸大學時,不小心把外接硬碟給玩壞了,當下也只能利用救援軟體慢慢掃描,最後雖只救回少部份資料卻也只能無奈接受,畢了業看到朋友硬碟故障直接送光華的救援店家救資料,動輒數萬元起跳,更不用說現在的硬碟都是氦氣硬碟整個密封,維修難度增加相對救援價碼更是高升,資料瞬間得花費高昂代價才能「有機會」拯救回來,那時心裡就在想,如果硬碟的原廠也可以像其他零組件那樣的RMA包括了資料復原的服務,不就完美了! 這一點,Seagate做到了! 誰說買硬碟不用想、隨便挑就好,如果想要資料不會因為陰錯陽差的失誤,而導致從此再也不見,那具備Rescue功能的Seagate各式硬碟儲存裝置會是你的最佳選擇,不僅讓使用者可以更放心的將資料儲存在硬碟之中,更不用擔心萬一發生時,還要負擔高額的救援費用。(坊間的資料救援可不保證一定救的回來,救不回來也不會退費的,基本上也是賭人品的模式,問題是,你敢賭嗎?裡面可是珍貴的資料啊~)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raeETFi8o&feature=youtu.be ▲Seagate Rescue Recovery 那到底Seagate的資料救援有哪些特點?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身為硬碟製造商的龍頭大廠,Seagate在資料救援方面擁有30年以上經驗,是目前全台唯一原廠有提供硬碟救援的公司,不僅自家設有專業實驗室能夠協助救援服務,而且正因為是原廠,所以零組件備料也最齊全,不只救援技術相當成熟,舉凡常見的誤刪檔案、意外斷電、撞擊,甚至是嚴重的泡水或火燒等情況,只要沒破壞毀損到碟盤表面的話,裡面儲存的資料都有極大機率能夠救回,目前資料救回成功率高達90%,大大增強了使用者的救援信心指數。 那或許也會有個疑問,救援成功率高達90%是很好,那萬一剛好人品爆發,是那沒救回來的10%之中呢?畢竟救援這件事沒有完全百分百的成功率,因此若是真的不幸剛好是落在那10%之中,別擔心,大廠的名號也不是叫假的,保證「無效退費」,萬一若資料救援失敗,Seagate將會退給您當初購買救援卡金額的等值禮券,也就是說,沒救成功的話至少不收錢,比起坊間沒救援成功也是要付所謂檢測費等等其他名目的支出要實誠多了。 事實上Seagate Rescue Plan希捷資料救援計畫,是一項使用者能夠在保固期限內可選購的加值保證服務,就如同我們旅行怕出意外會買旅平險的概念,這項救援計畫正是為硬碟出意外時量身打造的保險,Seagate在這方面除了保障使用者的資料救回,更堅持遵守嚴謹的保密協定(連美國執法單位都信任的),不只是救援當中嚴格保密資料之外,救援成功的資料更是進行加密,避免外流到他人手中,這方面能夠讓使用者更加安心(通常我們都清楚,裡面的個人資料是有一定程度的隱私的)。 救援服務目前是採資料救援卡販售的方式,台灣實體通路則是提供有兩種選擇:349元的兩年期、和499元的三年期,使用者可依需求選購合適的資料救援卡;至於使用方式也很簡單,只要在硬碟保固期間內註冊使用,即可享有一次資料救援計畫,不需額外收費,而且目前的救援計畫支援範圍也做了全面升級,原先只適用於內接式硬碟,目前已全面開放,包括外接硬碟也在救援行列中,但要注意單顆硬碟不得同時使用多張救援卡喔。 目前的救援計畫可以透過撥打客服專線或親臨服務中心辦理,只要透過標準五步驟就能完成申請,最後就是等待資料成功救回囉! 如果是硬碟突然掛點了呢?來不及選購救援卡的朋友可以選擇「事後救援服務」,可選擇採軟體復原或實驗室內恢復兩種,可透過Premium File Recovery Software與Technician File Recovery Software來做軟體復原,若是有以下4種情況,就可改採實驗室內復原:(1) 儲存裝置媒體發生實體損壞、(2) 資料是在行動裝置上、(3) 不習慣使用逐步軟體、(4) 復原您的重要資料需要專家,Seagate也承諾如果無法擷取檔案則不必付款,流程透明化而且有Seagate來做保障,這比找外面的救援公司可是具備高可靠性,當然,小編還是建議預防重於事後補救,預先購買好救援卡才是最正確且保險的方式。 其實除了提供有獨家的Seagate Rescue Plan希捷資料救援計畫之外,品質保證也是Seagate 40多年來的堅持,從產品本身的設計、製造、研發,Seagate都秉持守護使用者的數位資產,更將預防、監控、復原三項重點納入,以購買保險的方式為使用者的資料安全保障設下一道最後防線,萬一真的發生意外,仍可將資料救回,如果還在考量不曉得如何下手挑選硬碟作為儲存裝置的話,那具備資料救援服務的Seagate絕對是強烈建議的一項選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o1yTxtUU8&feature=youtu.be ▲Seagate | Quality Assurance 如果覺得原廠提供資料救援服務已經很佛心的話,那連出門都不用就可以享受這項服務豈不是佛心到炸!是的,Seagate在大熱天裡不用使用者勞師動眾的頂著太陽出門、也不需要刮風下大雨的送修硬碟產品,只要到網站上線上報修,就能夠享受坐在家裡吹冷氣、輕鬆等收送服務的便利性。 事實上這項服務在去年10月31日,Seagate台北服務中心從三創生活園區搬至光華數位新天地6樓A11室的時候就開始推出了,這項「雙免服務」(免出門、免運費到府收送)可以說是讓使用者免去送修的勞動辛苦,還記得以前只能透過代理商或經銷商換修,現在又多了親送原廠服務中心和雙免售後服務,只能說Seagate真的是越來越貼心了! 不曉得怎麼送修的朋友別擔心,這裡一次就跟大家說清楚該怎麼處理。首先,假使遇到硬碟故障,想送回原廠維修的朋友,除了親自送到台北服務中心由現場服務人員協助處理之外,現在至官方網站線上報修其實也很方便,報修流程整體相當簡單,主要有四個步驟:建立維修表單、選取雙免服務、收件資料確認、快遞到府收件,大約三至五個工作天就能完成囉! 而且雙免服務範圍可是全台皆有(包含離島),只要是保固內、確認硬碟非人為損害,平均3個工作天就會更換新的硬碟給消費者了,不囉嗦,直接看圖比較快,需要的朋友請按下面的步驟圖示照表操課,就不會搞錯啦! 現代人使用電腦已經是一種生活的習慣,包括各式3C產品,對話、照片、影片、工作檔案、隨手日記…,每天產出的資料量其實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都是很重要的,如果養成備份的習慣當然是很好,但是即便是做了備份也是有可能會因為一些原因導致備份毀損,那怎麼辦?比較簡單的處理當然就是做到所謂的「備份三二一」,備份至少三份、使用二種不同形式、其中一份備份要存放異地(異地備份),以小編實際使用習慣來說,通常做完的文案會存在電腦一份、自己的NAS存第二份、在OneDrive存第三份,實際備份三份,其中一份在公有雲端上,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但是如果遇到還沒備份就已經掛點的情況出現,那就只能依靠Seagate的資料救援了,再不然就是準備好白花花的銀子去看看坊間資料救援店家能否拯救回心愛的資料囉! 大家都知道人生不能重來,如果可以,沒有人想要資料就這樣消失不見,作為儲存資料的重點元件,難保因為一些意外或萬一的發生導致辛苦保存的資料隨著付之一炬,這時候聰明的你不是應該搖頭嘆息或是扼腕頓足的抱怨怎麼會這樣,而是該慶幸選用的是具有Seagate Rescue Plan希捷資料救援計畫的Seagate產品,上網按步驟填單,就能保留資料再次的重啟機會,這時候,會發現當初下手選購的決定沒有錯,因為,選擇只有唯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實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3.0 x4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十銓T-FORCE CARDEA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KLEVV NEO N610 512GB實測開箱,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SATA 6Gb/s固態硬碟!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Crucial MX300 750GB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KLEVV CRAS C710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固態硬碟!
-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